《心术》里霍思邈关于医师“三重境界”的言论还记得吗?
“三重境界”的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要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第三重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这段话不禁让人动容,嘘唏不已,可现实生活中,医护人员是否真有此崇高的职业操守和追求?还是只是电视里美好的展现而已?
医疗体制改革下,医患关系缘何“不信任”
调查显著:80%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
当前,我国正处在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转型期,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医患关系却越发紧张、医闹、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一场信任危机究竟“卡”在哪里?调查显示,医患冲突中80%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而建立良好的沟通,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是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方法。
患者:看病就像修理机器,毫无感情色彩
医师:主动聆听患者心声不容易
“去医院看病,医师根本不管我们有什么想法,只是机械地问几个问题,治病也像修理机器一样,自顾自在病历本上写着,根本不愿多解释一句,有时候面无表情,有时候面带冷漠。排队等了一两个小时,就只是为了几分钟,拿了药都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还不如上网查更详细,还不用看人脸色……”这是很多患者的真实心声。
针对患者的陈诉,一位医师表示:“我们一天要看这么多病人,哪有这么多时间一一解释?我们也想跟患者好好沟通,但实行起来真的不容易。”在全国各大医院中,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深怀医者仁心,大多数护士都矜矜业业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为治病救人做着不懈的努力,但也有一些医师表示不知道如何跟患者沟通。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开展各项讲座与培训,架起医患信任的桥梁
福州台江医院院长蓝玉福教授表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师特鲁多的墓志铭,也是我们医师奉为经典的名言。古语有云“大医精诚”,就是说为医者既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诚挚的服务态度。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这句话,患者的体会更加深刻。
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更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之一,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需要。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而且医师和患者都将从中获益。为此,杭州玛莉亚妇产医院不断开展各项专题讲座与培训,针对不同科室、不同岗位进行专业培训,院领导班子也在各种会议中强调如何加强沟通,建立互相了解和信任的医患关系。
多种特色服务,缔造高品质医疗服务标准
蓝玉福院长强调:沟通是人与人情感交流中先知先觉的重要条件,它在门诊工作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门诊工作突出的就是服务,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印象。从进入医院起,患者要经历挂号、缴费、检查、诊疗等一系列流程,如果医护人员能在这一过程中多一份情感交流,掌握沟通的技巧,不但会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也可以使整个就诊流程变得更加顺畅,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正因如此,福州台江开展了多项特色服务包括导医全程陪诊、首问负责制、隐私保护体系、一人一医一诊室、准妈妈课堂等,从细节做起,让患者在就诊中享受到高品质医疗服务,搭建医患信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