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呈不断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我国著名演员古月、高秀敏、侯耀文均是由于突发的心肌梗死猝然离世的。“太突然了!”人们在感叹和惋惜的同时也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原来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会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呢?心肌梗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在弄清上述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属于冠心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我们通常所说的“冠心病”实际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是负责心脏本身血液供应的动脉血管。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就会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出现心肌坏死,一旦出现了心肌坏死医学上就称之为“心肌梗死”。
早在1912年就有人提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研究才最终得已证实。目前认为,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突然破裂而引发急性血栓形成所致。其中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触发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血栓形成引起的冠脉闭塞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真正元凶。当某人冠状动脉已发生粥样硬化病变,但还没有影响心肌供血时,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旦粥样斑块病变出现裂痕或破口时,则可引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发生心脏骤停而猝死。这就像火山在静止期或爆发之前外表上并没有什么动静,而一旦火山爆发则可在瞬间造成灾难性的结果一样。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平时身体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为什么会突然发生心肌梗死。那么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以往以为冠心病可能像结核病、肺炎这些疾病一样可找到一种致病的原因。后来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才最终认识到心肌梗死的发生并非由某一种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医学上将这些因素称之为危险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目前已明确下列因素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主要是指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大量人群的调查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密切关系。西方国家人群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中国人群,这是西方人群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要高于中国人群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动物脂肪含量增加而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这与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较大的关系。而给予积极调脂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资料显示,总胆固醇每下降1%,冠心病的危险可下降2%~3%。
二、高血压:国内外的人群研究均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要高3~4倍。大量研究已证实,血压从115/75mmHg(收缩压/舒张压)开始,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的危险性将成倍的增加。
三、吸烟:研究者们观察到吸烟的人群比不吸烟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且吸烟的数量和冠心病的危险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甚至被动吸烟也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而戒烟可使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40%。
四、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与无糖尿病者相比,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分别增加2~4倍。糖尿病前期如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还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时,也会使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明显上升。最近在我国52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的“中国心脏调查”发现,住院的3513例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占52.9%,糖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76.9%。
五、腹型肥胖:研究发现,肥胖的人尤其是以腹部脂肪过多(如“脾酒肚”)的人常常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而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六、其他危险因素:有不少证据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如工作、家庭和经济的压力过大所引起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可使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大幅度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如猪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而水果和蔬菜摄取入不足,与心肌梗死的发病增加关系密切。此外,缺乏体力活动,也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关。
由此可见,心肌梗死的发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食不节制、心理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不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积极地控制危险因素,心肌梗死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如果您的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您一定得要注意尽可能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进行血脂、血糖和血压的测定,以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控制。无论有无冠心病的家族史,如果您已经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您也一定要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